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不常见古诗绝句
《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》
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 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! 为乐当及时,何能待来兹? 愚者爱惜费,但为后世嗤。 仙人王子乔,难可与等期。
注释:
1、秉,执也。秉烛游,犹言作长夜之游。 2、来兹,因为草生一年一次,所以训兹为年,这是引申义。来兹,就是来年。 3、费:费用,指钱财。 4、嗤:轻蔑的笑。 5、王子乔,古代传说中着名的仙人之一。期,待也,指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。
译文:
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,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,这是何苦呢?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,黑夜是如此漫长,那么何不拿着烛火,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? 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!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? 整天汲汲无欢的人,只想为子孙积攒财富的人,就显得格外愚蠢了,不肖子孙也只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呢! 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,恐怕难以再等到吧!
赏析:
人生价值的怀疑,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闷。在苦闷中看人生,许多传统的观念,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。这首诗集以松快的旷达之语,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,兜头浇了一桶冷水。
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,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。这类人正如《诗经唐风》山有枢一诗所讥刺的:子有衣裳,弗曳弗娄(穿裹着);子有车马,弗驰弗驱。宛其死矣,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敛财货,就不知道及时享受。他们所忧虑的,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。这在诗人看来,简直愚蠢可笑: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纵然人能活上百年,也只能为子孙怀忧百岁,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常识;何况还未必活得了百年,偏偏想忧及千岁,真是愚不可及。开篇落笔,以百年、千年的荒谬对接,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者的可笑情态,真是妙不可言。接着两句更奇: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!游者,放情游乐也。把生命的白昼,尽数沉浸在放情游乐之中,已够耸人听闻的了,诗人却还苦于白昼太短,竟异想天开,劝人把夜晚的卧息时间,也都用来行乐,真亏他想得出来。夜晚黑灯瞎火,就怕败了游兴。诗人却早备良策:那就干脆手持烛火而游!把放情行乐之思,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惭,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,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,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。至于那些孜孜追索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,听了更要瞠目咋舌。这些是被后世诗论家叹为奇情奇想,笔势峥嵘的开篇四句(方东树《昭昧詹言》)。它们一反一正,把终生忧虑与
查看更多>>【简介】
陈三立(1859-1937年),字伯严,号散原。江西义宁人。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,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,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之父,另一子陈衡恪为画家。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。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逝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17卷出版。
1898年,戊戌变法失败,慈禧训政,陈宝箴、陈三立父子以滥保匪人(即变法四章京之杨锐、刘光第)获罪革职,永不叙用。1900年陈宝箴即辞世。陈三立从此绝意世务,定下不治产、不问政的家训,而开始了其后半生近四十年凭栏一片风云气,来作神州袖手人的诗人生涯。
从此以后陈家再也没有涉足过宦海和官场。1923年至1925年,陈三立住在杭州。(整理)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,徐志摩等由北平前往上海欢迎,接着一行来到风光旖旎的杭州,在西湖之畔的净慈寺,泰戈尔特地拜晤了陈三立。两位不同国籍的老诗人,通过徐志摩的翻译,各道仰慕之情,互赠诗作。泰戈尔以印度诗坛代表的身份,赠给陈三立一部自己的诗集,并希望陈三立也同样以中国诗坛代表的身份,回赠他一部诗集。陈三立接受书赠后,表示谢意,谦逊地说:您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,是足以代表贵国家诗坛。而我呢,不敢以中国诗人代表自居。后两人比肩合影,传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。
1929年,陈三立登庐山。山居期间,蒋介石曾到牯岭避暑,很想见见他,特派专人登门联系。他不愿与当政者交往,对来人说:我已经是一个不闻世事的世外之人,即使我们会晤了,也没有什么可谈的,我看还是不必来见吧。
家族问政之心虽枯,追求学问之心就成为主轴。陈三立对后代的教育非常地上心。他的几个儿子显然受到此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,比如陈寅恪早年即养成的吟诗唱和的习惯,再比如他坚厚的经史学功底等都是表现。童年时期陈寅恪就极喜欢读书,后来他患眼疾住院,曾同后学王钟翰谈及:我之目疾非药石所可医治者矣!因龆龄嗜书,无书不观,夜以继日。旧日既无电灯,又无洋烛,只用小油灯,藏之于被褥之中,而且四周放下蚊帐以免灯光外露,防家人知晓也。加以清季多光纸石印缩印本之书,字即细小.且模糊不清,对目力最有损伤。而有时阅读,爱不释手,竞至通宵达旦。久而久之,形成了高度近视,视网膜剥离,成为不可幸免之事了!
这样的功夫一方面自然 查看更多>>
1、 冬天喝冷水凉透了心
2、 三赖的儿子和他一样不安分,村里人说真应了腥锅里煮不出素豆腐这句老话。(河南新野)
3、 【 得了锅台想要炕】提出过高的要求。或说:进了屋门想 上炕。成语:得陇望蜀。浩然《山水情》:得啦,得啦,给你 锅台就上炕,越说越没个分寸了。
4、 【歪嘴和尚念经】(惯)比喻水平低或心术不正的人歪曲上级指示或文件精神。
5、 我们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。我虽然个子小,但球打得不错,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。爷爷高兴地说:比赛场上,人不论大小,马不论高低。(河南杞县)
6、 学戏先学声,打铁先打钉。
7、 【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】释义:文:指周文王。武:指周武王。张:拉紧弓弦,比喻严。弛:放松弓弦,比喻宽。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是宽严结合。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适当调节,合理安排,劳逸结合。例句:那是要你们训练中抓紧点。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我刚才下命令要你们休息,你没听到?
8、 【闭门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】(惯)自以为平安无事,却遭受了意外灾祸。 也作关着门儿家里坐,祸从天上来。 无事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。 人在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。
9、 【桑树上脱枝柳树上报】(惯)比喻把罪名加到不相干的人身上。
10、 【在家不会迎宾客,出门方知少故人】(谚)故人:老朋友。在家里不会热情款待宾客,出门在外才体会到缺少朋友的难处。指不能热情交结与招待朋友的人,必然得不到朋友的关爱。
11、 【明水暗道紫花泥】(谚)指雨后夜间行路,在无光照的情况下,看着亮亮的是积水,看着紫花样的是泥坑,看着黑呼呼的才是路。
12、 【看风向】(惯)比喻观察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。 也作看风势。 看风头。
13、 【爹有娘有,不如自个有】(谚)爹娘再有钱,也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钱。指人要靠自己,贵在自立。
14、 【背着牛头不认赃】(惯)偷来的牛头就背在身上,却不承认。比喻干了坏事就是不认账。
15、 小偷报警一贼喊捉贼
16、 光身鸡打架口口是肉
17、 爸爸检查弟弟的家庭作业时,看着弟弟写的字皱着眉头说:经你这小手写出的方块字,可真是老雕会家雀大的大来小的小!(河北丰宁)
18、 小刚读书总是拖着长腔,写字曲里拐弯。老师说他是读书唱山歌,写字挖田螺。(江苏无锡)
19、 摆渡不成翻了舟一两头耽误
20、 接生婆动刀要孩子的命
21、 【树大分权,人大分 查看更多>>
1、小明钓鱼时目不转睛的盯着鱼漂,生怕鱼儿会趁机逃走。
2、他那灰色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对空中看了片刻。
3、万花筒里千变万化的图案,让小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。
4、红勤奋学习,每天手不释卷,看见优美的文章,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看,因此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,常常受到老师的夸奖。
5、在靠近教堂的时候,他和平时一样,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的石子路。
6、每个销售代表都应当认识到,只有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你的客户。销售才能成功。
7、我一整天无心工作,目不转睛盯着前方,不停思索,精神恍惚,萎糜不振。
8、我看见父母坐在一部小黑白电视机前,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场正在进行的排球比赛。
9、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老师做实验。
10、大尉就站在身旁,也目不转睛地望着下面的骑兵。
11、观众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魔术师的表演,希望能看出点破绽。
12、魔术表演实在太精彩了,我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看。
13、他目不转睛地看完这封信,苍白的脸越发严肃了。
14、看到精彩处大家都屏气敛息,目不转睛地看着银幕。
15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姑娘,好象爱上了她。
16、他半张着嘴,微微探着身子,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手中的马靴。
17、林林总总的商品令他目不转睛。
18、她目不转睛地望着水面,直到她感觉到他的靴子踏上了桥板。
19、爱因斯坦目不转睛地盯着鸡是怎么从鸡蛋中孵出来的。
20、一个门外儿,难以领略麒老牌富于艺术性的唱腔和做功,反而对开锣戏的翻跟头舞刀枪目不转睛,颇有买椟还珠之意。
21、他吃饭睡觉的时候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机,仿佛离了手机就不能活一样。
22、看电视时,玩电脑时,看电影时,目不转睛对眼睛可不好啊。
23、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把包裹打开。
24、他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只蜻蜓,想趁机捉了去。
25、目不转睛: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。形容注意力集中。
26、某晚,一裸男叫了一辆出租车,女司机目不转睛盯着看他,裸男大怒,吼道:你他妈没见过裸男呀!女司机也大怒:我看你他妈从哪儿掏钱!
27、新来的老师太漂亮了,上课的时候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她讲课。
28、在赛场上,哥哥的眉头紧皱着,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了下来,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赛道,抱着必胜的决心!
29、今天我学会了一首歌,好想唱给你听,可又离你那么远,只能告诉你是什么名字了,你一定要目不转睛盯着屏幕,好了,看到了吗?嘿嘿,生日快乐。
30、他处之泰然,目
查看更多>>